摄影知识总结

  • 拍照

    双原生ISO

    • 普通:100/640
      50* / 100-51200 / 102400* / 204800*
    • V-Log:640/4000
      320 * / 640-51200 *
    • HLG:400/2500
      400-51200/102400*/204800*
    • Cinelike D2 / Cinelike V2:200/1250
      100* / 200-51200 / 102400* / 204800*

    各快门类型区别

    image-20230829170254645

    机械快门

    当用户按下快门按钮时,快门帘的第一个动作(前帘)会迅速挡住影像传感器,然后又迅速打开,这样来自镜头的光线就可以照射到影像传感器上,迅速将其曝光。当首次曝光完成时,快门帘的第二个动作(后帘)会再次挡住影像传感器并保持关闭状态。

    • 优点:适合长时间曝光;在所有照明条件下的表现都很稳定;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的主体和平移画面。

    • 缺点:不能静音拍摄;最高快门速度通常比电子快门慢,大多为1/4000秒或1/8000秒;机身震动可能会影响成像分辨率

    电子快门

    电子快门是通过打开和关闭相机影像传感器来完成曝光的。通常,电子快门通过逐行读取影像传感器的数据来完成曝光。

    • 优点:可静音拍摄;无快门震动;快门速度上限不受机械动作限制,目前的最高速度可达1/16000秒或1/32000秒;连拍速度比机械快门和电子前帘快门更高。
    • 缺点:闪烁灯光下容易出现斑马条纹;可能导致快速移动的主体出现变形失真(果冻现象);与闪光灯的高速同步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旧款机型大多无法实现高速同步,新机型也有同步快门速度限制;长时间曝光容易导致发热量剧增,且部分机型甚至有曝光时间不得超过一秒的限制。

    电子前帘快门

    电子前帘快门是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的混合体。它是通过相机内置的程序控制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的动作,各取其优点组合而成。在这个模式下,“快门”的前帘和后帘开合动作,将分别由电子快门(前帘)和机械快门(后帘)来完成,可以避免机身震动,减轻避免果冻现象和闪烁光源造成的“斑马条纹”现象。

    • 优点:有效避免快门震动;比全机械快门更安静;避免果冻现象;有效减轻了斑马条纹现象;在所有照明条件下表现都很稳定。

    • 缺点:不能完全静音(比纯机械快门的噪声低);不能与闪光灯一起使用;最高快门速度限制较多,大多数机型的上限为1/2000秒。

    适用拍摄题材建议

    对于风景摄影,默认使用电子快门(不是电子前帘快门)。但是,如果你拍摄环境中有任何明显的人造光源(如路灯、日光灯、荧光灯、台灯等,照亮范围大于取景画框面积的1/3),那么机械快门是你最安全的选择(尽管使用电子前帘快门可能会很好)。在极少数情况下,当拍摄场景中的某些物体在快速移动时,例如天空中的一只鸟,也应切换到机械快门拍摄。

    对于人像摄影,默认使用机械快门,尤其是在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机械快门的最大问题是耀斑和快门震动,但不是这一拍摄题材类型所需要顾虑的主要问题。但是,如果你在明亮的条件下以大光圈拍摄(可能是海滩环境下的人像照片),并冒着过曝的风险,则需要使用电子快门。

    对于运动、野生动物和微距摄影,默认使用机械快门。这样可以避免滚动快门的问题,并消除人造光中的条纹,且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闪光灯。但是,如果需要在自然光条件下,使用更高的连拍速度拍摄,也可以使用电子快门和电子前帘快门。但是,室内灯光环境下拍摄,还应使用机械快门来保证成像质量。

    对于纪实摄影,电子快门是很好的选择,它的静音效果不会给人一种冒犯和受打扰的感觉。但是,如果是在室内或照片中有任何明显的人造光源,则应尽可能改用机械快门。

    对于城市景观和建筑摄影,只要取景画面中有人造光源,就应该使用机械快门。如果快门速度(大约 1/10 秒左右)恰到好处,还可以考虑进行包围式拍摄——一张使用机械快门,一张使用电子前帘快门,如确定都没有出现斑马条纹,则应尽可能使用电子前帘快门拍摄,以减少机身震动对细节分辨率的影响。

    自拍定时器

    image-20230829165237175

    image-20230829165310121

    高分辨率模式

    image-20230829174235138

    image-20230829174332399

    image-20230829174416457

    拍摄月亮

    器材准备

    • 松下Lumix S5
    • 70-300长焦镜头
    • 稳定的三脚架

    拍摄阶段:

    • 测光模式选择点测光

    • 快门控制在1/100s以上

    • 光圈F8 - F10,ISO 100,快门1/125s

    拍摄星空

    器材准备

    • 松下Lumix S5
    • 20-60或广角镜头

    拍摄阶段

    • 光圈F3.5,快门30s,ISO 2000
    • 光圈F3.5,快门20s,ISO 4000

    拍摄星空延时摄影(定时拍摄)

    器材准备

    • 松下Lumix S5
    • 20-60或广焦镜头
    • 稳定的三脚架

    拍摄阶段:

    image-20230901154624595
    image-20230901154807085
    image-20230901154848349

    • 关闭长曝光降噪
    • 选择M档手动对焦
    • 不要选择自动白平衡,而是选择固定数值的白平衡,例如日光等。
    • 光圈F1.8 - F3.5,快门30s,ISO 6400
    • 光圈F1.8 - F3.5,快门10s,ISO 2000

    拍摄星轨(实时视图合成)

    器材准备

    • 松下Lumix S5
    • 超广角大光圈镜头
    • 稳定的三脚架

    构图阶段:

    • 先选择P/S/A曝光模式,【设置】-【监视器/显示器】中开启使用机内【实时取景增强】提升取景画面亮度。将【实时取景增强】开到【MODE2】,然后选择光圈优先或者快门优先(先不用手动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取景画面亮度,方便对焦和构图。

    image-20230829105358441

    • 开启十字交叉的参考线,定位北极星位置。

    拍摄阶段:

    image-20230829111838362

    image-20230829111913458

    image-20230829112010350

    • 切换到M手动曝光模式,并在菜单中选择【实时视图合成】功能。
    • 在保证画面中高光位置不过曝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更大的光圈、更低的感光度。
    • 可以在60秒1/1.6秒范围内设置快门速度。没有人造光源且光污染很少的地方,可以直接用60秒快门;有人造光圈的地方,就缩短快门(最短1/1.6秒)。正式开始拍摄前可以先试拍一张。
    • 参数参考:光圈 F3.5,快门 60秒,ISO 640;光圈 F3.5,快门 25秒,ISO 8000。
    • 拍摄时可以开启【快门延迟】,避免按下快门瞬间产生机震。
    • 相机会先拍摄用于降噪的“黑框”图像,然后再根据我们设置的曝光参数进行持续拍摄。
    • 拍摄中,屏幕上会呈现最终拍摄结果和直方图。当屏幕效果达到满意时,再次按下快门结束拍摄。
    • 正式拍摄后,右下角会有快门设置时间×张数,累计拍摄时间。在【实时合成】模式下,相机只会记录亮度改变的部分,所以只要第一帧没有出现过曝,拍1、2个小时也不用担心出现过曝。

    视频

    视频拍摄建议格式

    MP4格式

    [切换NTSC/PAL]: [NTSC]

    录制质量 分辨率 YUV/位 拍摄帧率 比特率 视频压缩格式
    [4K/10bit/72M/30p] 3840×2160 4:2:0/10位 29.97p 72 H.265/HEVC
    [4K/8bit/100M/30p] 3840×2160 4:2:0/8位 29.97p 100 H.264/MPEG-4 AVC
    [4K/10bit/100M/60p] 3840×2160 4:2:0/10位 59.94p 100 H.265/HEVC
    [FHD/8bit/28M/60p] 1920×1080 4:2:0/8位 59.94P 28 H.264/MPEG-4 AVC

    [切换NTSC/PAL]: [PAL]

    录制质量 分辨率 YUV/位 拍摄帧率 比特率 视频压缩格式
    [4K/10bit/72M/25p] 3840×2160 4:2:0/10位 25.00p 72 H.265/HEVC
    [4K/10bit/100M/50p] 3840×2160 4:2:0/10位 50.00p 100 H.265/HEVC
    [FHD/8bit/28M/50p] 1920×1080 4:2:0/8位 50.00P 28 H.264/MPEG-4 AVC

    MOV格式

    [切换NTSC/PAL]: [NTSC]

    录制质量 分辨率 YUV/位 拍摄帧率 比特率 视频压缩格式
    [4K/30p/422/10-L] 3840×2160 4:2:2/10位 29.97p 150 H.264/MPEG-4 AVC
    [4K/30p/420/8-L] 3840×2160 4:2:0/8位 29.97p 100 H.264/MPEG-4 AVC
    [FHD]/30p/422/10-L] 1920×1080 4:2:2/10位 29.97p 100 H.264/MPEG-4 AVC
    [FHD]/60p/422/10-L] 1920×1080 4:2:2/10位 59.94p 100 H.264/MPEG-4 AVC

    [切换NTSC/PAL]: [PAL]

    录制质量 分辨率 YUV/位 拍摄帧率 比特率 视频压缩格式
    [4K/25p/422/10-L] 3840×2160 4:2:2/10位 25.00p 150 H.264/MPEG-4 AVC
    [4K/25p/420/8-L] 3840×2160 4:2:0/8位 25.00p 100 H.264/MPEG-4 AVC
    [FHD]/50p/422/10-L] 1920×1080 4:2:2/10位 50.00p 100 H.264/MPEG-4 AVC

    NTSC和PAL区别

    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是美国的一种电视信号编码制式,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则是欧洲、澳大利亚和一些亚非拉国家所采用的电视信号编码制式。两种编码系统主要的区别在于其帧率、分辨率和颜色编码方式上。其主要差别在于NTSC每秒是60帧而PAL每秒是50帧。

    中国的照明频率是50hz,如果摄像机设置为60hz(NTSC)的话,在灯光下拍摄就会有频闪,而设置为50hz(PAL)拍摄,因为频率和照明频率对应,所以不会有频闪。这是国内用PAL制拍摄的优势。

    但PAL也有劣势,如果在电脑上播放PAL制式的视频,因为显示器最低是60HZ的刷新率,即每秒刷新60次,50HZ的PAL,无论25帧还是50帧,都不是60的倍数,刷新率和帧率无法整倍对应,所以播放时会有轻微抖动,特别是镜头平移时较明显,而用60HZ(30帧/60帧)拍摄,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播放平滑连贯。

    事实上,设置特定的快门速度也可以完美避开频闪,如1/50、1/100

    AF自定义设置(视频)

    image-20230829134156344

    推荐设置为【AF速度】:-4、【AF追踪灵敏度】:+1

    波形监视器

    image-20230829120123034

    image-20230829120155395

    波形图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视频拍摄辅助工具,它能够很直观的告诉你当前画面每个区域的曝光分布情况,比直方图更加的直观,波形图的最低端红线标注的是画面的死黑部位,也就是曝光为0的区域,在此区域的像素将显示为黑色毫无细节,蓝线代表的是画面的中间调部分,也是画面细节最多的曝光区域,波形图最顶端黄线部分代表的是画面中过曝的部分,是曝光为100的区域,处于这个区域的像素将完全显示为白色无细节,所以通过波形图我们只需要尽量不要让波形低于波形图的最低端和最顶端,主体尽量控制在中间调的范围内,因为松下S5有14档动态范围的vlog模式,所以利用好波形图能得到最大宽容度的拍摄画面。

    单色Live模式

    image-20230829114817842

    单色Live View模式是松下S5对焦辅助中非常好用的一个功能,配合峰值对焦功能,能让创作者在复杂的拍摄环境中,去掉屏幕中的色彩,去掉影响峰值显示的色彩,用黑白的监看模式更好的确定焦点是否与拍摄主体齐焦,此时虽然监看是黑白模式,但是拍摄的片子不会受到任何色彩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