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Andy Yin群体的一般特征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 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闪念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
-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 心理群体中的个人在某种暗示的影响下,他会因为难以抗拒的冲动而采取某种行动。因为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人有着同样的作用,相互影响使其力量大增。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暗示的个人寥寥无几,因 此根本无法逆流而动。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 群体根本不会做任何预先策划。他们可以先后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发,但是他们又总是受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
- 群体不仅冲动而多变。就像野蛮人一样,它不准备承认,在自己的愿望和这种愿望的实现之间会出现任何障碍,它没有能力理解这种中间障碍,因为数量上的强大使它感到自己势不可挡。
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 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成事实。
- 正如所有处在暗示影响下的个人所示,进入大脑的念头很容易变成行动。一切都取决于刺激因素的性质,而不再像孤立的个人那样,取决于受到暗示的行动与全部理由之间的关系,后者可能与采取这种行动极为对立。
- 群体对自己看到的事件进行歪曲的方式,好像既多且杂,各不相同,因为组成群体的个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倾向。但是情况并非如此。作为相互传染的结果,受到的歪曲是一样的,在群体中所有个人表现出同样的状态。
- 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暗示的起点一般都是某个人多少有些模糊的记忆所产生的幻觉,在这一最初的幻觉得到肯定之后,就会引起相互传染。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 群体中的个人不能作出细致的区分,他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所造成的结果是,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
- 不幸的是,群体的这种夸张倾向,常常作用于一些恶劣的感情。它们是原始人的本能隔代遗传的残留,孤立而负责的个人因为担心受罚,不得不对它们有所约束。因此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 对何为真理何为谬误不容怀疑,另一方面,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强大, 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
- 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但是其强度各有不同。在这个方面,支配着人们感情和思想的基本的种族观念,会一再表现出来。
- 专横和偏执是群体有着明确认识的感情,他们很容易产生这种感情,而且只要有人在他们中间煽动起这种情绪,他们随时都会将其付诸实践。
- 对一切传统的迷恋与崇敬是绝对的;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的无意识恐惧。
群体的道德
- 孤立的个人在生活中满足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是很危险的,但是当 他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
- 群体可以无恶不作,但是也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 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 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因一时的环境影响来去匆匆的观念,譬如那些只会让个人或某种理论着迷的观念。另一类是基本观念,它们因为环境、遗传规律和公众意见而具有极大的稳定性。过去的宗教观念,以及今天的社会主义和民主观念,都属于这类观念。
- 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
- 当观念通过不同的方式,终于深入到群体的头脑之中并且产生了一系列效果时,和它对抗是徒劳的。
- 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
- 正像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样,群体形象化的想像力不但强大 而活跃,并且非常敏感。虚幻的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几乎像现实一样大。他们有着对两者不加区分的明显倾向。
- 群体并不进行推理,它对观念或是全盘接受,或是完全拒绝;对它产生影响的暗示,会彻底征服它的理解力,并且使它倾向于立刻变成行动。
总结
- 不要轻易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这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帮凶。
-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可,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 群体只会干两件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藏动机 的结果。
- 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 在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 数量,即是正义
- 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